任务四
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荀子》战国末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所作,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书中主要阐述了自然观、认识论,探讨了逻辑思想和社会政治伦理思想,并评析了先秦各个学派。
答案:荀况
2.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要著述有《》。
答案:饮冰室集合
3. 培根《谈读书》的译者是先生。
答案:王佐良
4.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思想上反战乱、反人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答案:仁
5. 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厌”通“”,满足之意。
答案:餍
6.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编辑而成的,主要记录了孟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学说以及哲学、伦理和教育思想。《孟子》的注本影响较大的有《》本、宋朱熹的《四书集注》本及今人杨伯峻的《孟子译注》。
答案:十三经注流
7. 《送孟东野序》,序,即,专为赠别离人而用,与今天的书“序”名同实异。
答案:赠序
8. 诗人曾这样称赞培根的随笔:“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答案:雪莱
9. 韩愈《送孟东野序》中“”的观点,正是作者对文学创作动力的一种认识与见解,它上承孔子“诗可以怨”、屈原“发愤以抒情”、太史公“发愤著书”的传统,下启欧阳修“穷而后工”,以及蒲松龄“孤愤”之论,成为中国文学理论中的重要观点,这一影响远远超过对孟郊一人的评价。
答案:不平则鸣
10.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也。”这段文字出自梁启超的《》。
答案:论毅力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积极奖掖后进,王安石、苏东坡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朋党论》是欧阳修的政论文名篇。B
A. 错误
B. 正确
2. 《论毅力》的观点是:毅力是决定成败的关键。B
A. 错误
B. 正确
3. 《雁荡山》选自《梦溪笔谈》,介绍雁荡山长期“未名”的前后经过以及雁荡山地貌形成的地质原因。B
A. 错误
B. 正确
4.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化上强调“文以载道”,反对六朝骈俪文风,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居唐宋八大家之首。B
A. 错误
B. 正确
5. 荀子生活在战国纵横之世,深受论辩之风的影响。他认为“君子必辩”(《荀子·非相》)。其所谓“辩”,有正论亦有驳论。无论是正论还是驳论,均气势宏伟,逻辑严密。《天论》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章。A
A. 错误
B. 正确
6.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中的“但”字应解释为“但是”。A
A. 错误
B. 正确
7.
《谈美书简》作者是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B
A. 错误
B. 正确
8. 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的主要特色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即“如在画图中”。B
A. 错误
B. 正确
9. “襄黄之人,穷山越国,射取而远货,得重价焉”中“远货”是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之意。B
A. 错误
B. 正确
10.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和”,这里是“使……和谐”之意,使动用法。A
A. 错误
B. 正确
三、不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中“名”字应解释为C
A. 名字
B. 提名
C. 命名
D. 题名
2.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中的“幸”字应解释为D
A. 幸福
B. 幸运
C. 庆幸
D. 希望
3.
《选择与安排》一文的论证特色是ABC
A. 论点鲜明,阐释得当。
B. 信手拈来,旁征博引。
C. 类比得当,因果互证。
D. 文无定法,全靠心灵的妙用。
4.
《苏州园林》文章特色BCD
A.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B. 文思严谨,舒活自然。
C. 多处对比,中心突出。
D. 笔法多样,语言简明。
5.
《古今言殊》一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主要有BCD
A. 定义诠释
B. 举例
C. 分解
D. 引用
6.
对《雁荡山》描述正确的项ABCD
A. 文笔曲折,引人入胜。
B. 以议论的方式分析了雁荡山生成的原因。
C. 层次清晰,记事详实,中心内容十分突出。
D. 境界独到,遣词精练,显示出严谨的科学态度。
7.
弗朗西斯·培根是D
A. 英国近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
B. 英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
C. 法国哲学家
D. 英国近代史上的哲学家、科学家
8.
《古今言殊》说明古今语汇的变化,对于“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这四种情况,各举了例子来具体说明。下面说法正确的想是ABCD
A. 词义扩大:“江”、“河”、“菜”。
B. 词义缩小:“肉”、“谷”。
C. 词义转移:“涕”、“信”。
D. 词义弱化:“很”、“普遍”。
9.
《桥的运动》所运用的说明笔法有ABCD
A. 定义说明
B. 比喻说明
C. 举例说明
D. 引用说明
10.
“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中“文章”的意思是C
A. 文学作品
B. 写文章
C. 绘画
D. 色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