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基础写作》形考作业1-4

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得分:30

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材料的作用(C)。

A.

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B.

在写作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C.

在写作后,材料可以来用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完全客观的,不带了作者的主观发挥。

      满分:5  分

2.  

创造的前提在于要有不懈追求的创新意识,创造的基础在于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的成功在于要有捕捉灵感的能力,体现的是写作的(C)特征。

A. 个体性

B. 实践性

C. 创造性

D. 通变律

      满分:5  分

3.  

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体心灵对写作客体的一种对象性限定,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意义的一种生气灌注,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载体的匠心独运,体现的是写作的(A)特征。

A.

个体性

B. 实践性

C. 创造性

D. 通变律

      满分:5  分

4.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的特殊属性(C)。

A.

化生性特征

B. 书面性特征

C. 参与性特征

D. 交流性特征

      满分:5  分

5.  

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体现的是写作的(B)特征。

A.

个体性

B. 实践性

C. 创造性

D. 通变律

      满分:5  分

6.  

写作应遵循文有大法,无定法;字字古有,言言古无,体现的是(C)的写作基本规律。

A. 写作化生律

B. 写作整合律

C. 写作通变律

      满分:5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    得分:20

1.  

广义材料的选择要求包括(ABC)。

A. 应当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

B.

应当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

C.

应当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D.

应当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材料

      满分:5  分

2.  

对材料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BC)。

A.

部分分析

B.  阶段分析

C. 层次分析

D. 逻辑分析

      满分:5  分

3.  

写作思想的基本要求包括(ABC)

A. 真实

B. 深刻

C.  新颖

D. 平常

      满分:5  分

4.  

写作思想提炼的基本途径包括(ABC)。

A. 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B.

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

C.

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D. 通过与他人辩论,采用辩论胜方的观点

      满分:5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得分:50

1.  广义的“材料”概念,是泛指已经被写作者关注并意识到具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搜集积累以备选用的一切原始资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据形态的等等。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认识写作本质的目的在于懂得写作是什么。B

1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狭义的“材料”概念,则是专指经过写作者的选择,已经被或者将要写入文本中,因而成为文本的构成因素之一的那一部分取自原始资料的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写作化生律是指构成写作活动的那些基本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进入,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以致最终生成具有新质的写作成果的关系。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写作客体的意义通过写作,可以直接转化为写作意义。

写作客体的意义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写作意义,写作意义是在写作主客体遇合的基础之上,经过写作主体个性心灵的生气灌注,使课题主体化的结果。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7.  狭义的“材料”概念,则是专指经过写作者的选择,已经被或者将要写入文本中,因而成为文本的构成因素之一的那一部分取自原始资料的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8.  

写作主体的创造性,表现在写作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写作成果的各种构成因素之中。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9.  

从写作的角度来要求,对材料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对材料进行真伪辨别。

从写作的角度来要求,对材料进行分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为实现对材料的意义与价值的全面认识和深入把握奠定了基础;为实现对不同材料之间意义与价值关系的整合奠定了基础。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0.  从写作表达的角度来看,言之有物之“物”,即通常所说的文本内容,包括文本材料和思想两方面因素。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任务二

一、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得分:25

1.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ABC)。

A. 过渡词

B. 过渡句

C. 过渡段

      满分:5  分

2.  

常见的照应方式有(ABC)。

A.

首尾照应

B. 照应标题

C. 行文中的前后照应

      满分:5  分

3.  

文本的结构安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ABC)

A. 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

B.

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

C.

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D.

结构安排必须服从一定的写作模式。

      满分:5  分

4.  

层次与段落安排的基本原则包括(AB)

A. 组合部分的不可或缺性

B.

组合次序的不可调换性

C.

组合部分的可替代性

D.

组合部分的可调换性

      满分:5  分

5.  

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主要体现在(ABC)。

A. 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完整匀称;

B.

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

C.

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

D.

      满分:5  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得分:75

1.  结构布局上的疏密安排有助于文本内容的有效表达,吸引读者,因此在文本结构安排上要尽可能多进行疏密变化。

尽管结构布局上的疏密安排有助于文本内容的有效表达,吸引读者,但在使用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处理。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疏密与虚实是使文本内容的表现具有错综变化效果的基本结构艺术手法。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散文的“形散”是指散文内容的表现不拘泥于事件过程的完整叙述,“神不散”指要能将这些兴之所到的内容聚合到写作者所要表达的特定的思想情感上来,使作品具有庥中、鲜明的整体表达效果。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结构是写作者按照思想表达的要求而将所选定的材料妥善地组织成一个符合语言表达要求的有机整体过程中所进行的谋划与安排,以及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方式和方法。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层次与段落,是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议论类文体写作的基本结构方式,鲜明地体现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般认识过程和基本方式。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7.  在写作中,结构安排处于使写作实现由“隐”到“显”的中介转化的关键地位。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8.  结构安排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使文本思想内容能够获得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9.  有时,为了使文章结构匀称美观,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弱对文本思想的体现,可改变文本思想的内容。

结构安排与思想内容相互依存,是一个融合的整体一,两者达到统一才是成功的结构安排。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0.  董其昌所说的“文章最忌排行,贵在错综其势”,就主要是针对写作者要“散能合之,合能散之”而言的。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1.  分合与曲直是使文势发展具有曲折变幻之美的基本结构艺术手法。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2.  常见的开头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类型:直接入题、间接入题。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3.  李白《静夜思》结构安排手法上,应用的是总分法。B

采用的是平直之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4.  对疏密含义的理解要全面,要认识到两者的含义是相对而言的,不应当把它们绝对化,以致详写时不分巨细令人生厌,略写时任意删削令人费解。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5.  过渡与照应是使文本内容前后连贯的一种重要结构手段。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彼此配合、关照和呼应。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任务三

一、多项选择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得分:30

1.  

描写的表现类型包括(ACD)。

A. 人物描写

B. 行动描写

C.  景物描写

D. 场面描写

      满分:5  分

2.  

说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ACD)上。

A. 知识性

B. 抒情性

C. 解说性

D. 客观性

      满分:5  分

3.  

根据表达的目的和语气的不同,可以把句子划分为(ABCD)这几种基本类型

A.

陈述句

B. 祈使句

C. 感叹句

D. 疑问句

      满分:5  分

4.  

语句通顺流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AC)

A.

应当做到句子结构完整

B.

应当选用日常口语中常用的语句

C. 应当正确选用适当的句式

      满分:5  分

5.  

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包括(ABC)

A. 声韵美与辞藻美

B. 感性美与理性美

C. 朴素美与华丽美

D. 讲究对仗平仄

      满分:5  分

6.  

要做到书面语言表达准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BC)。

A.

要注意辨析词义

B.

要注意区词的褒贬色彩

C.

要注意掌握词的搭配关系

      满分:5  分

二、判断题(共 14 道试题,共 70 分。)    得分:70

1.  行文畅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文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被和谐一致地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语句通顺流畅,读起来没有滞塞感。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例证,就是采用事实作论据,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证明论点。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从语言表达与思维内容表里相融、浑然同一而言,文采表现为感性美与理性美。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说明,是写作者运用解说性语言,对事物的形状、结构、功能、用途、成因、性质、特征、关系、意义等进行客观地介绍和解释的一种表达方式。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从语言表达的风格特色而言,文采表现为朴素美与华丽美。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从动态的角度写静物,即“化静为动”,可以将描写对象内在的生命感谢蓬勃地表现出来。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7.  描写,是写作者运用描绘性的语言,把人物、景物或场面的状态或特征具体、形象和生动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8.  叙述是写作者运用陈述性的语言,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所作的介绍和交代。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9.  从根本上讲,行文畅达的逻辑前提与准确表达的逻辑前提一样,都要求写作者首先要“想清楚”。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0.  简洁就是使文章的字数尽可能的少。

简洁就是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而且要让人读得通、看得懂。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1.  从语言表达的媒介手段而言,文采表现为声韵美与辞藻美。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2.  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是平叙法。A

顺叙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3.  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主要全现在三个方面:准确、畅达和简洁。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4.  一个完整的议论,应该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三个组成因素。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任务四

一、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得分:25

1.  

进行文体分类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AB)。

A.

文体分类必须建立在对各类文体最深刻本质特征的把握基础之上。

B.

文体分类就当具有统一的科学依据。

C.

文体分类应当尽可能尊重前人的成果。

      满分:5  分

2.  

科学的文体分类的依据,应当是人的意识功能。这是因为(AB)。

A.

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意识活动的表现形成之一。

B.

在从生活形态转变为文本、文体形态的整个写作过程中,人的意识功能担负着统摄双方的重要作用。

C.

写作是为人的意识服务的

      满分:5  分

3.  

以人掌握世界的三种基本方式为依据进行文体分类,可以将全部文体现象概括为(ABC)

A. 实用(认知)性文体

B. 析理性文体

C. 审美性文体

D. 说明性文体

      满分:5  分

4.  

文体意识与定作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基本联系(ABC)。

A.

通过培养和强化文体意识,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写作实践。

B.

通过培养和强化文体意识,可以更准确、恰当地批评、分析、研究写作成果。

C.

加强读者的文体意识,可以更好地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潜在价值。

      满分:5  分

5.  

(ABCD)是报告的三个基本特征

A. 直接性

B.  客观性

C. 陈述性

D. 审美性

      满分:5  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得分:75

1.  传统章回小说,在张恨水创作中的现代化转型,体现的就是文体意识的发展变化。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析理性文体是写作者直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分析、评论或理论探讨的一种基本文体类型。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任何一种文体,都是在人类写作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有如语法一样,是“约写俗成”的结果。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析理性文体的写作内容是写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体认。

析理性文体的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艺术总是以形象的方式诉诸我们的感性把握。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不同文体对文本的结构安排都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其中有些往往可以从文本的结构形态上直观地表现出来。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7.  文体意识,指的是写作者和阅读者对文体现象及其本质特征的规律性认识与自学运用。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8.  文本材料中的文体差异,即强调在写作中对材料的选用要注意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9.  在新闻写作中,除了特别强调材料的真实性之外,还特别强调材料的时效性。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0.  理论写作中的语言生动,是指语言的通俗化或形象化。

理论写作中的语言生动,是由语言表述形式的严密而流畅,与其所表达的认识内容的深刻而透彻相互结合,共同形成的种令人茅塞顿开、酣畅淋漓之感。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1.  

实用(认知)性文体的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2.  不同的文体具有相应的、不同的语言风格。但在共同要求准确、简洁、生动上的要求是完全一样。

不同的文体具有相应的、不同的语言风格,在共同要求准确、简洁、生动上的具体内涵也各不相同。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3.  

在不同文体的写作中,文本思想具有鲜明的文体差异。如在理论写作中,文本思想主要是某种理性认识,文学写作中,文本思想被称作主题。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4.  实用(认知)性文体的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15.  文体意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无论是读者和作者都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写作的对象和内容都会发生变化,因而必然会与传统的文体形式发生摩擦。人们的文体意识就会发生变化,要么是改良,完善传统,要么是造反,摒弃传统。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